近年来,抗体药物发展十分迅猛,已然在肿瘤和自身免疫类疾病的治疗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;同时,其在病毒和细菌感染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,以及罕见病等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;是所有药物类别中复合增长最快的一类。近10年来,抗体药物始终保持着10%以上的增速,高于医药行业5%~6%的平均水平; 2020年,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再创新高,更是达到了1,550亿美元。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,创新抗体药物研发,包括靶点、机制、分子形式等多维多创新层出不穷,也给抗体研究带来更多活力、机遇和挑战。
在整个药物研发生产阶段,由于工艺技术流程复杂、靶点疗效不确定、候选分子药效、成药性和安全性等因素导致的研发失败,造成了创新抗体药物研发较高的行业门槛,导致创新药具有极高的稀缺性。
dafabe888手机版登录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的抗体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技术平台,为客户提供从靶点到IND的整体解决方案,为制药公司降低药物研发带来的风险,输送已完成临床前研究的候选分子,更好的聚焦于药物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。
2. 作用机制
双表位识别,有效防止病毒突变体逃逸;
4价高亲和力双抗(2+2组合),中和活性优越;
对称结构,降低配对难度,易于完成后期产业化开发。
双特异性抗体和抗原结合的亲和力动力学数据优于单抗(Table 1);
双抗的阻断活性和体外中和病毒的活性均优于对应单抗(Fig. 2 - Fig. 4);
预防性治疗数据显示,双抗治疗组小鼠全部存活,PBS对照组小鼠陆续因新冠病毒感染死亡(Fig. 5)。
Table 1 单双抗亲和力动力学数据比较
Fig. 2 单双抗阻断活性比较 阻断RBD蛋白结合ACE2受体的能力:BsAb17> mAb R15>mAb P14或 R15+P14。
Fig. 5 BsAb17体内药效 双抗BsAb17的预防组(P)和治疗组(T)小鼠全部存活,PBS对照组小鼠因新冠病毒感染陆续死亡。
5. 细胞株数据
通过对表达量、活细胞密度、细胞活率、代谢产物、细胞株稳定性等多方面数据的分析比较,我们挑选出最佳克隆(Clone 1)进行主细胞库和工作细胞库的构建与检定,以及小试工艺的开发。
Table 2 Clone 1表达量变化(24深孔板)
Fig. 6 表达量变化(125 mL摇瓶)收获时,Clone 1的表达量为1.87 g/L。
Fig. 7 细胞活率变化 (125 mL摇瓶)收获时,Clone 1细胞活率约为78.5%。
Fig. 8 细胞密度变化(125 mL摇瓶)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1.5+10E6每毫升。
6.1上游小试工艺开发
Clone 1的发酵工艺开发,经历了从125 mL摇瓶到2 L反应器,再到10 L反应器这三个阶段;在2 L和10 L反应器阶段,Clone 1的表达量可以稳定在3 g/L左右。
Table 11 Clone 1在不同培养容器中的表达量
Fig. 9 Clone 1
在2 L和10 L反应器中的细胞活率变化Clone 1在10 L反应器中的活率始终位于一个较高的水平:在16天收获时,活率仍维持在97%左右。
Fig. 10 Clone 1
在2 L和10 L反应器中的活细胞密度变化Clone 1在10 L反应器中培养到D7时活细胞密度到达最大,直到收获时,活细胞密度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。
6.2下游小试工艺开发
经下游小试工艺开发后,双抗BsAb 17三步纯化回收率>60%,纯化收获产物各项关键质量属性均符合药典要求。
经制剂处方开发后,双抗BsAb 17制剂处方最终确定为水针制剂,最终浓度为20 mg/mL。